Back | Home | Up | Next

告诉你一个秘密 ——(六)一旦他们强大起来

    中国的小人物们,手里的权要是再多一点儿,中国的事情就好办多啦。

    刘金海说:“坏人还是怕好人。”为什么呢?油米厂帐面上那二万四千元,是粮库几个领导人心上的一块病,老来找他。现在是求他了:把食堂的帐核销了吧!刘金海说:“不行,还没查清呢。”袁幅说:“那么多年了,谁能查得清!”“怎么查不清呢!我就能查清。三座大山都推翻了,这么点小土堆弄不平它!你去告诉张局长,给我配个人,我准能查个水落石出,还保管不怕得罪人!”过几天,袁福又来了:“不核销不行了,不能老在我帐上挂着。”他有点动火了。刘金海说:“急什么,慢慢说嘛。这事儿还是我告发的呢,我都不急,你急什么!先搁着呗。”袁福给点了根烟,叫他抽,抽就抽。这回是恳求了:“老刘啊,帮帮忙,把那玩意给核销掉得了!”“你老找我干啥?我得听局里的。你叫局长开个条子,命令我核销,他签了字,我一定照办。”哪个局长敢签这个字?就这么着,翻来覆去多少回,刘金海运用他手里那么一丁点儿权,那些人硬是没有办法!

    中国的小人物们,手里的权要是再多一点儿,中国的事情就好办得多啦,杨玉辰和刘金海现在正在做的事,也许就在起一点儿这种作用。可是眼下他们还是不能不听到官职高几级的人说这种话:“你们上访顶个啥!谁听你的?你上北京跑一千遍,看谁能给你解决问题!到哪儿去告,也得我粮食局党委给你办才算数。你还能上联合国?”这种话,多噎人!也有点儿令人寒心哪。你还不能不承认它里面有一定的道理。杨玉辰这二十年跑碎了多少双鞋,他的命运不还是攥在人家一级党委的手心儿里吗?国内各地有多少申诉信转来转去最后落在被告人的手里!说句公道话,双鸭山还有了很大进步呢,至少刘金海不会被抓去“劳教”了。你不要以为我是在开玩笑。走出几百里,因上访而遭到逮捕和监禁,就仍然是一个严峻的现实!要说违反宪法的事,双鸭山还有一丁点儿:杨玉辰从北京写给刘金海的信,教人家给偷拆了。那是人家自己暴露的,可见偷拆个信什么的算不了什么。那天,宗经理对刘金海说:“老刘,你又和老杨往‘人民日报’写材料告我啦?告倒我们,能有你们啥好处呢?能当个局长?再说,你也告不倒嘛。”问他怎么知道的,说是看了杨玉辰从北京发来的向刘金海要补充材料的信。怎么看到的呢?“在厕所里拣到的。”

    有时候两种人不能相互理解,就像两种不同的动物一样。宗XX认为刘金海是想弄个局长当当。还有人说:“给杨玉辰一个科长,他就老实了,不会告状了。”还有人说,这些人染上了上访的瘾,吃到甜头了,成上访油子了。

    其实他们是逼出来的。那上访的日子是好过的?有人一听“这人是上访的”,恨不得地遁了才好呢,就像碰上染了鼠疫的耗子似的。形像的确不很雅观,往往是蓬首垢面,满面晦气。夜卧站前广场,空气倒很流通,可是不是太冷就是太饿,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“收容”起来。

    XX同志,你们若是收敛一点,比方说,偷偷盖几间房自己住住,而不要再拿八万斤酒糟去换地皮,用公家的砖和廉价木料盖房子,又一转手高价卖给公家(说“这是我爹盖的”);你们若是把坏事干得隐蔽一点,别那么刺激人;你们若是逐渐缩小而不是不断扩大对国家财富的掠夺和糟蹋,杨玉辰和刘金海式的人物就会少起来,他们得到的同情就会冷淡下来,他们本人的“上访瘾”也就会慢慢戒掉了。中国老百姓是很宽容的呀。

    可是你们不,失职、渎职和公然毁灭国家财物的行为还在逐步升级,这教人怎么消得了这口气。一九八三年春天,一家伙就坏掉了几千吨上好的包米碴子!这可是历史最高纪录呀。你们不承认,统一口径,把数字缩少为三百三十二吨;你们不检查,工人跑去粮食局告急,你们的人还在办公室打扑克玩儿呢。

    你们这就是双重的犯罪了。经济破坏和往共产党脸上抹黑。你们去听听双鸭山的群众和干部在说些什么……

 
 

0.前言 | 1.劣胜优败 | 2.不祥的“体系” | 3.“左”派忽然右了 | 4.艰难的搏斗 | 5.最可爱的人 | 6.一旦他们强大起来 | 7.还有几片乌云

无效采访的报告 | 人血不是胭脂 | 我的日记 | 第二种忠诚 | 关东奇人传 | 告诉你一个秘密 | 路漫漫其修远兮 | 好人啊 | 人和影子 | 人妖之间 | 本报内部消息 | 在桥梁工地上

Back | Home | Up | Next

 

 Last update 01/15/11